忘記了當初為什麼會排入川越這個點,總之,帶著懷舊的心情來到這裡,想見識日本江戶時代的風光,有著什麼樣子的風情呢?
在川越市的觀光網頁上寫著,川越從前是江戶(東京舊稱)北邊要地,同時也是川越藩的城邑,由於川越在經濟與文化上與江戶關係密切,因此又被䁥稱為「小江戶」,意思是「像江戶般的小鎮」。川越不僅僅是保留了江戶的往日風貌,從江戶時期(1600年~1867年)至明治時期(1868年~1912年)、大正時期(1912年~1926年)、昭和時期(1926年~1989年),各個時代的街道風貌得以像時光軌道般完整保留下來。
到池袋車站搭上往川越方向的電車,只消30分鐘就能抵達川越市,一出票匣口的左側就有觀光案內所,可以取得地圖及詢問搭乘巴士的資訊,購買小江戶川越的「小江戶景點週遊巴士」一日乘車券,大人只要300円,小孩只要半價,就可以在川越區域裡無限次的搭乘,很划算呢!
路線 :
巡迴JR川越站~喜多院、博物館前、傳統建築(藏造)老街等主要街區。(每50分鐘1班,車程約40分鐘,週末假日:每15~30分鐘1班)
接下來,看照片說故事,瞧瞧我們去了哪些地方吧!
天台宗的著名寺院《喜多院》為慈覺大師在西元830年所創建的,正式名稱為《星野山無量寺喜多院》。江戶時代初期,由名僧「天海大僧正」任住持,加上院內有從江戶城移建的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及春日局相關的建築物,以及藏有多數的文化財,使得喜多院在全國作為埼玉縣的代表寺院而聞名。
離開熊野神社已近中午,一家四口飢腸轆轆了起來,就近找了家傳統的日式炒麵店家,當成今天的午餐。
忘了記下店家名稱,倒是記得拍下memu,小小的一家家庭式炒麵店,在店門口也販賣著外帶炒麵組合,日式炒麵和台式的炒麵差異頗大,日式的醬汁帶點甜甜酸酸的味道,而台式的則是鹹香鹹香。
吃飽喝足,接著又往蓮馨寺方向走去。蓮馨寺創建於天文23年(1554年),創建者為當時的川越城主大尊寺政繫的母親蓮馨。蓮馨寺在江戶時代為國家認定的僧侶學學(檀林)。經常救助窮苦人家與孩童的吞龍上人被尊為活佛供奉於寺中,善男信女每日絡繹不絕。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賓頭盧羅漢」即端坐於對面,相傳只要撫摸賓頭盧羅漢即可治癒疾病。
離開蓮馨寺後,來到川越最有名的傳統建築(藏造)老街,古色古香的建築物真的特別有味道,可惜拍照技術太差,拍不出精彩的影像。
大鬼瓦的屋頂搭配黑色外壁,還有厚厚的雙片外開門,這條街上充滿豐富情趣的傳統建築(藏造)。
看似相同其實每間各有不同的建築,分別表現出其獨特個性,並散發著凜凜風格。其中最古老的是1792年所建的大澤家住宅,已經被列入國家的重要文化財產。 江戶時代由於川越藩主松平信綱的分割城鎮,使道路兩側店家形成互相面對的模式,後來因發生嚴重大火,幕府開始獎勵瓦造建築,因此江戶的城鎮流行起耐火的傳統建築(藏造)。而商業大受江戶影響的川越也隨之建造起傳統建築(藏造)式的店家。目前的傳統建築(藏造)多半為川越大火之後所建,至今仍剩下30多棟。因為1923年關東大地震以及之後的戰亂,東京的傳統建築(藏造)幾乎消失,為了繼承重要歷史遺產的江戶景觀,「鐘樓」和一番街附近於1999年12月1日被選定為重要傳統建築物群保存地區。此外還有埼玉Risona銀行的古老洋房,是1917年所建。近年來所新建的建築物,為了不使景觀受到破壞人們也下了許多功夫,讓街道的新舊建築得以互相調和。在備有當時香菸批發店的「傳統建築(藏造)資料館」中,可以看到傳統建築(藏造)的構造,以及該用地內各傳統建築的配置等等。
資料來源
藏造建築林立的街道上,格外高高聳立的川越的象徵《鐘樓》,是從江戶時代開始,傳說大約400年前,當時的川越藩主酒井忠滕建此一鐘樓。雖然反覆遭火災燒掉了一些,但每次都被重建。現在的鐘樓屬第4代,是1893年的火災發生後重建的。隨著時代的變化,敲鐘的方法也從人力敲鐘變成機械裝置。即使如此,鐘還是跟從前一樣為藏造建築林立的街道報時。那動聽的鐘聲,1996年被環境省認定為<日本的音風景100選>。
鐘樓是以木制3層的櫓組成的,高約16米。上午6點,中午,下午3點,下午6點一天響4次的鐘聲,隨著天空的顏色變化和街道的風景,空氣中的香味等,為小江戶川越帶來值得一再回味的情趣。
鐘樓後頭有塊小空地,矗立著一座蕩秋千,二個女兒一瞧見,迫不及待的就玩起來了,這就是旅行中的小確幸吧!
小江戶川越是個滿值得前往一遊的景點,離東京都心大約30分鐘車程,這裡充滿著懷舊和現代的風情,有吃有喝有玩又有景致,有機會的話來這裡走走吧。
這裡可以找到許多關於小川戶川越的介紹哊!小江戶川越觀光協會
留言列表